联系实际抓学习 学以致用促发展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 作者: | 编辑:谢俊洁 | 发布日期:2012-09-18

        近年来,我校党委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学习方针,把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与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学习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引擎,注重提高学习实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联系实际,推动校地合作
        中山大学自孙中山先生创建伊始,就肩负起“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我校党委中心组紧扣国家和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将开展学习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努力探索一种以实地考察交流促进校地合作、服务社会发展的学习模式。
        近五年,我校党委中心组以集中学习或参加工作研讨会的方式共12次赴广东地市考察校市合作项目,参观校地共建研究院,了解参与项目研发应用的师生工作学习情况,并与地方领导、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共商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商讨进一步拓展、深化合作的内容。2009年,我校党委书记、党委中心组组长郑德涛领队开展了“为广东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供支持”的课题调研。作为中心组主要成员的校领导,每人还负责联系珠三角一个地市调研、推动合作。迄今为止,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地方研究院12个,与地方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或专项合作协议达40多个。地方研究院成功孵化高科技企业25家,近三年获得科研项目经费超过2亿元,并建立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地方研究院的研发应用和合作机制备受关注, 2011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粤视察了中山大学花都研究院团队参与建设的广州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的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成果,同年10月,温家宝总理亲临视察中山大学花都研究院,充分肯定了大学、研究院、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机制。
          党委中心组考察合作、调研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学习做法,有利于加深认识市情省情国情,深刻理解广东发展转型升级和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要求,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有利于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检查落实和深化推进校市合作的有力抓手;有利于倒逼学校改革教师考核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调动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引导学生找准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有利于建立大学与地方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地方转型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二、厘清思路,加快学校发展
        我校党政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转变发展观念,把握发展大局,围绕我校“十二五”规划和十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班子成员分工组织专题调研,并在全校工作研讨会上分别做中心发言,组织学习讨论和修改完善,凝聚发展共识,厘清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战略目标。
         第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倡导“人心向学”, 即全校上下人心更向着教学、学生和学术,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精英领袖。注重学生品格的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实践和校园文化育人实践中去,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完善“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三学期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成立创业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积极推行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改革,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实施“海外游学”计划,大力推进和支持各种层次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与交流活动。2010年我校承担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和中外合作办学两项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2011年我校管理学院被确立为全国15个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院之一。
         第二,充分利用国际教育科研资源,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进一步发扬中山大学开放办学的优良传统,提升国际合作层次,强化学科竞争能力。2009年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共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1年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建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与150多个国际一流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更新教育模式,提升学科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重点建设国际公认的ESI统计中论文学术影响力进入前1%的学科领域和已具备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实现有规划、高质量地发展。截止2011年12月,我校已有12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排名前1%,列全国高校第五位。推动科研联合攻关,坚持“接大项目、建大团队、筑大平台、出大成果、做大贡献”的方针,主动对接世界科技前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2012年5月,国际领先的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广州超算中心正式落户我校。
        第三,努力破解师生关注的热点难题,促进校园和谐
        创新信访工作载体,畅通师生诉求渠道,长期坚持“校领导接待日”制度。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管理效能。近年来,为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团购了1100多套商品房,在校内加大了周转房建设力度和推进旧楼电梯加建工作。为减轻生活困难教职工患重大疾病的医疗费负担,出台实施了教职工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办法。强化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和导向性,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重视协调各方利益诉求,不断化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团结师生和谐共进。
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学用相长,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增强发展意识、开展学习调研寻求发展对策、组织学习讨论形成发展共识,使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思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迈进。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