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9日下午,在西藏林芝海拔4156米的色季拉山上,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科学工作站流动党支部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支部党员会议,校党委朱孔军副书记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他笑称该支部“可能是全国高校当中海拔最高的党支部”了。2012年,支部所在的团队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和师生队伍特点,深化活动主题,丰富活动载体,有力地推动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社会等工作,为建设一流的学科和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学院党委始终把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把学院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学院领导班子8人,有5名党外人士,领导班子之间相互支持,补台不拆台,补位不越位。二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50个党支部建设,做到哪里有学院的工作,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三是抓好统战工作。积极发挥党外人士在学院建设中的团结带领作用,屈良鹄教授主持两项973项目,何芳良、贺雄雷教授分别在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黎祖福教授的渔业养殖技术推广到东南亚及南美洲。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搭建实践平台。一是搭建服务社会平台。与韶关、云浮等多地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农业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在新疆建立改造沙漠化的肉苁蓉种植加工基地,为江西井冈山申请世界自然遗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建立科技扶贫项目。根据当地实际和专家特长,在紫金县琴口村建立红肉蜜柚种植和灵芝花卉栽培项目,初步实现“输血扶贫,造血致富”的效果。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400名研究生参与“食品安全进社区”与垃圾分类暑期实践,500余名学生参加与留守儿童结对的蓝信封活动,进一步锤炼学生党员的党性。
学院始终把服务中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实现党务工作和中心工作“两促进、两发展”。一是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大力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开展“心连心服务”活动,学院党委领导直接走到基层一线,实地了解师生服务需求,倾听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各种合理需求。二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一站式服务,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着”。着力培养青年教师,保证队伍整体水平。三是完善制度规范建设。建立42项管理制度、12个专业委员会,确保管理工作规范化。大力推进公共平台建设,强化“设备永恒从属于教学科研,管理人员永久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保障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学院气氛和谐,佳音频传,有4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在国际顶尖刊物发表文章多篇、科研经费连续四年过亿元、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被校党委推荐参评“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