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时值党的十八大和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郭文亮教授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年9月)。该书作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用书将首先在本校推广使用,一改此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缺乏配套教学用书的局面。
郭文亮,中共党员,现任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导师。
在编写中求新
记者(以下简称记):非常感谢郭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为什么会想到编写这样一本书。
郭文亮教授(以下简称郭教授):我们长期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都教过。这么多年的经验下来,我们想着搞一点创新:一方面我们还是要按照教育部新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做,另一方面我们也觉得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口味,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涉及到教材的编写内容与形式的改革,我们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记:在形式上,本书没有章节,取而代之的是八“讲”,每“讲”又设四个板块。
郭教授:是的。这是个新形式。
第一个板块是关于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都在这里,这一板块用于凸显教材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但仅靠这个是不能吸引学生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解就有了第二板块——学术前沿。学术前沿涉及的还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但反映理论界一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学术信息。
第三板块——重点、热点和难点解析,这是本书的重心。这门课的目的是要解答中国社会发展中人们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所以我们从大纲里挑选了一些相关重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结合老师自身的研究,深入探讨学生平时所关注和思考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板块的学习,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思考,更重要的是知道老师是如何思考的,并希望提升同学们思考的兴趣。所以,重点、热点和难点分析是这本书一个最大的亮点。
记:还有最后一个板块——延伸阅读与思考。
郭教授:要知道,我们的这本书并不是教材,只是一本辅助性教材,因为我们的风格和内容还是特别的。但这本书又可以作为教材使用,因为它能够帮助大家去理解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书中的第四个板块是延伸阅读与思考。我觉得那个延伸阅读很重要,其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内容价值很大,典型案例又都极具现实感,阅读书目和思考题都是我们精心挑选设计的,希望这些能有助于同学们的课后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有兴趣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的同学。
在教育中探索
记:本书是一本“‘探索性’学术专著”,您想通过探索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郭教授:首先,是要把教育部规定的大纲内容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去接受。思想政治课教育是希望大家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运,关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复兴的道路可能有很多条,但目前最成功最正确的思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好好去把握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特别像我们中大的研究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顶梁柱更应该懂得如何保持深度关注。
其次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去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本科阶段是老师告诉你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阶段老师要告诉你中国为什么要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希望达到的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把握,更希望是对研究生们思考学习方法的一种能力提升。
记:关于本书,您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郭教授: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思考,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十八大之后,我们会吸取一些新的精神修订这本书,希望能够集思广益,使这本书编得更好。所以,大家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反馈给我们。我们希望这本书不仅在中大推广,也希望能够在全省推广,最终达成全国范围内使用。
好的社会,好的民族,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
记:书中有提到现代社会信仰缺失的问题,对于硕士研究生,对于高校在校生,我们要如何去找到自己的定位?
郭教授: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也有一些失落,比如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的失落。但是一个好的社会,一个好的民族,是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支撑的。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理想可能太过崇高,太过遥远,这未必是件好事;但现在的社会又太注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忽视了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这也不是件好事。我们中大的研究生是社会的精英,更应该有社会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理想信念的话,连自己都引导不了,如何去引领社会的发展?
我们今天所讲的理想信念要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最好是能够把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跟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其实对国家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跟我们个人的发展一点也不矛盾,国家社会发展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我们个人充实了,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是当前最紧要的事——这是我们以后去实现理想的资本,也是学生的本分。
不能回到过去也不能效仿西方
记:十八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周年的背景下召开的,又是在中国社会走了10年的科学发展观的节点上召开的,请老师谈谈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大的相关看法。
郭教授:应该说我们对十八大是充满了期待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社会上大致可以分为左、中、右三股势力。
其中一种观点将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希望把我们拉回到改革开放前去;也有一些人受西方影响较深,他们认为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恰恰就是因为改革得还不彻底,他们认为最好改成西方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我个人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近3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深化,但更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30年来有进步有发展,但还没能赶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但我认为,这些问题都不是通过回到过去或效仿西方就能够解决的,我们还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我觉得以后的重点应该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当然政治体制改革比较复杂敏感,既要积极又要谨慎,要加大力度,也要避免激进式的改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不能再折腾了。机遇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有了前面这30年的深厚积淀,再有30年的科学探索,我们的国家就会大变样了。
在求新中探索
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主编郭文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