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想到的她都有想到”

记财务与国资管理处为师生倾力建构一流的财务服务


稿件来源:校报2012-10-15 | 作者:章文 | 编辑:谢俊洁 | 发布日期:2012-10-25

        “热爱中大的最好方式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为师生着想。”
  寒冷的冬天匆匆吃过早饭就赶到门口排队,炎热的夏季大中午排着队汗如雨下,带本资料一边等待一边阅读······提起财务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常年守候在门口那条长长的“人龙”以及各种各样真实且无奈的“排队经历”。而如今这些都只会在回忆里出现了:财务处门口不再有长龙盘桓,大厅里安静宽敞井然有序,但在看不见的后台数据服务器内,成千上万条财务数据却在时刻不停地高速运转奔腾,一些以往需要花费两个钟头的工作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够完成。
  当然对于广大师生来说,让人高兴的还远远不止这些。生命科学学院的陈晓红老师每天都要登录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报表制作管理和网上报账等工作,“报表在办公室就可以制作,如果有其他事情还可以先保存起来,等到有时间了再继续操作,非常方便灵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像科研经费预算对接系统,对教授及管理人员来说很便利,所有明细都已分类列好,不像以前需要手工操作,等于有人帮我一样!”
  “界面的设计十分友好”,数计学院的蔡老师由衷地说:“系统也越来越完善,我想到的它都想到了,我们需要用到的它都有提供。网上报账大大减轻了老师的报账压力,免去了冗长的排队等待时间和复杂繁琐的财务程序。且十分高效快捷,有一次我从财务处走回办公室,就已经收到处理完成的短信了。”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学校全新开发的财务信息系统。

        像做研究一样开发系统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发展规模和空间的不断扩大,学校财务工作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需要科学的财务分析作为其决策基础和依据,日常运转中广大师生对高效优质的财务服务需求日益迫切,这一切均促使学校财务管理不断走向更为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而彼时旧的财务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把被动现成的软件推翻,运用处内的力量去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其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是不可小觑的。”财务处副处长贾卫华解释说,新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必须破除原有系统的窠臼,对目前的业务流程进行流程重组,在对系统提出需求时,还要考虑我校财务工作的长远发展,结合具体的业务和政策,做到前瞻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结合。为此,财务处打破了科室的局限,转而以项目组的形式,将对相关业务较熟悉的人员集合起来,参与到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运行测试等工作过程中。
  “发现问题时,我们就像在做研究一样,计算问题出现的频率,分析可操作性等等。针对特定的使用人群,有时还会打电话、发邮件等将其请来进行经验介绍。通过多管齐下,找到最有效、最直接、能维持最大利益的方法。”
  为了能够尽快上线运行,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功能的实现也会有轻重缓急之分,优先考虑开发解决最尖锐的矛盾。“加班在财务处也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每项工作都设立了完成期限,期限内无法完成或突破的往往需要在晚上和周末加班完成。2011年系统开发期间,为了使新系统按计划于10月8日顺利上线,不少员工从9月份开始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十一点。会计电算化技术科副科长谢夏育原本已与未婚妻定好于十月底度蜜月,因新系统刚上线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他毅然退了机票并取消了与旅行社定好的安排。他说:系统还有问题,我就是出去了也不会很安心的。
  靠着这样的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几年来,财务处陆续开发和完善了管理者报表系统、网上报账系统、薪酬个税系统、网银收费系统、劳务费系统、预算申报系统、处内OA系统、科研经费预算对接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开发使用不仅大大方便了师生,也切实提高了财务处的管理水平。

        “他们天天都在进步”
  
        “财务无小事,每一件事情都可能影响到中大的形象,应与学校一流的品牌、地位相契合。”秉承着这一理念,财务处在致力于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创新服务手段。比如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辩论赛、业务技能培训、评选“服务天使”等一系列活动,让员工更好地熟悉业务;努力拓宽和师生沟通的渠道,坚持到学校各二级单位进行交流和座谈,听取师生意见。
  “李老师,好几天没来了,好想您啊!”一见到翻译学院的李老师,核算一室的员工便热情地跟她打招呼。经常与核算一室的员工接触,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他们天天都在进步。他们会有提意见的小本子;会举行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并及时改进;每个人脸上都面带微笑,还经常举办许多活动。都是些很细微的东西,但是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真的是有花心思在服务广大教职工。没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就不可能创造出这么好的东西(财务信息系统)来。”
  如果师生碰到了疑难问题既可以查阅财务使用指南,还可以拨打财务处的答疑专线,获得工作人员耐心详细的指导与解答,或者去到财务处网站的“沟通与交流”板块求解。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培训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为了开拓思路、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和增进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除了常规培训外,财务处按照业务类别和校区实际时常开展各类不同层次和方向的培训;还特别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讲座,主持举办“财务与国资管理论坛”———“哪个大学的财务工作做得好,就把哪个大学的财务专家请来做演讲。”此系列七个讲座起先在处内的会议室开,随后搬到第三教学楼的大课室,最后竟得到管理学院的讲学厅才能容纳下闻风赶来的省内各高校同行,“我们领导李善民校长助理魅力大,他邀请的人都如约过来开讲。”贾卫华副处长笑言。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既加强了与兄弟高校的交流和校内各部门间的沟通,也较大程度提升了中大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非一般的加班进行时

        “晚上加班!”是财务处工作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财务处长期缺编,人手紧缺,但随着学校的飞速发展,学校的财务业务量却在超速增加,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也就成了常事,忙碌起来有时一整个月都在加班状态。寒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辛苦了一年后难得的休整时光,但对于财务处尤其会计科而言,却是最忙碌的时候。为了及时完成年终报表的制作,会计科几乎天天加班,常常到晚上10点多。最紧张时,有回科室全体人员和技术科某同志曾工作到凌晨5点多才休息。计划科每年在校内预算网上初审时期,工作人员常半夜一两点还在线上办公……“热爱中大的最好方式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为师生着想。”工作三年的小杨说。
  “财务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细致再细致,加班很多时候必不可少。”
  而在这群全心投入的动人身影中,既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员工,更有工作多年时时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的党员同志。
  老党员邓颖红主要负责校园卡管理科的各类综合事务。在迎新前期,她组织协调各校区服务部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在下班后和周末进行迎新的各项准备工作。要知道整个制卡、配卡、分发等等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差错,特别是新生数目庞大,但在她的细心认真的组织下,已经连续两年实现校园卡预存款零差错,每年正式校园卡制作成功率达95%以上,迎新现场临时卡的发放做到了零失误。
  党员中也不乏“以办公室为家”的“工作狂”。有些人即使家离学校很近,也常常放弃回家睡个舒服午觉,而是争分夺秒地工作;有的常到晚七八点才回家,周末也常常出现在办公楼。甚至还有人在办公室里长期放着多件衣服、多双鞋子以备急用。

        “大家都愿意为这个集体去付出”

  “不管是党员还是员工,大家都抱着一个信念:要为师生提供一流的财务服务。而这样的信念也将大家牢牢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有次参加学校的一个节目比赛,虽然上班已经比较辛苦,但工作人员们却都愿意牺牲午休来排练,最后我们拿了一等奖。当时我特别感动,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将我们凝结在一起,大家都愿意为这个集体去付出。”贾卫华副处长深有感慨地说。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