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然院士: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关键


稿件来源:校报编辑部 | 作者:李启园、彭楚裔 | 编辑:谢俊洁 | 发布日期:2012-11-09

        编者按: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这振奋人心的时刻,校报编辑部在开幕后第一时间采访了我校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浩然,请他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记者: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请您谈谈它对我国即将产生的的影响?
        林浩然:十八大党代会的召开,必将对整个国家的持续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国民经济、政治、科教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都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新一届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将继续沿着邓小平制定的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未来发展的光辉前景是全国人民都期待着的。
        作为一名科教战线的党员,我比较关心的是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是科技教育;二是人才培养。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发挥和激励广大人才队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环境条件、生活待遇、社会地位等等也是我们很关心的。
        记者:请就十八大对科教领域特别是高校的影响,谈谈您的看法。
        林浩然:就目前而言,我国在科教方面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如何将现阶段我国作为一个“科教大国”发展成为“科教强国”,从而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从“科教大国”发展成为“科教强国”,我认为努力提高教育和科研成果的质量最关键。目前,就硬件而言,我国的科教经费、工作环境、设备条件都不会比先进国家差多少。但在软件上,包括人力资源的安排使用和管理体系等,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科研的管理,评估制度、评审制度、申报程序等制度都有待完善。另外,如何营造良好的机制和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尽量减少人为的阻力和障碍,这些都需要我们细心考虑和完善。总体而言,科研成果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内的硕士、博士生的素质与水平和国外相比是有差距的。这就关系到如何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的体制,包括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善待学生,克服“官本位”等问题。
        记者:在过去的五年内,您觉得我校有哪些值得赞赏的成绩和经验?
        林浩然:过去五年来学校是在稳步、扎实地提高和发展。从国内高校的排名就可以看出学校是稳中求进的。现在中山大学可以称得上是公认的国内一流的大学。但是中大的发展还未能超越我国大学目前的模式,这方面我们还缺乏创新精神,所以跟国外一流大学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要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路还很远,需要大家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
        记者:对我校即将召开的党代会,您有什么期望?
        林浩然:我相信学校党代会将进一步确定将中山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的目标。调动全校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因此,我期望党代会后,学校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各个层面的工作都会更好更快的展开。
        记者:请谈谈您最近的科研状况,您对自己接下来的期望。
        林浩然:目前,我和我的团队正在培养三十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我们仍然朝着鱼类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这个研究方向努力,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的目标是培养100个博士生,现在已经培养近80名了,再努力几年,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了。
        科研方面,我们的研究已经由养殖鱼类的规模化苗种繁育阶段逐步跨越到优良品种培育阶段,这亦是鱼类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养殖鱼类育种研究的目标是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的优良品种(或品系)。以适合现代渔业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高效高质的要求。
        目前我们的研究工作是承担国家海洋863关于海洋养殖动物种子工程和基因功能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将传统育种技术(包括杂交、选育等),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即基因组测序、功能基因发掘、分子标记辅育选育、分子设计育种与基因组选育等)相结合,以石斑鱼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深入的进行。
        最后,我相信本届党代会将是胜利的大会,鼓舞人心的大会。我们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将以更加稳健、扎实的步伐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