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份信任负责到底

记保卫处全力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稿件来源:校报编辑部 | 作者:张乐、李灵杰 | 编辑:谢俊洁 | 发布日期:2012-11-14

        漫步于校园,经常会看到身穿制服帅气阳光的保卫处校卫队员,他们或笔挺地驻守在校园的各个岗哨,或驾着巡逻车穿梭于青青校道,每当看见他们坚定的表情,心中总有一种被守护的安然。在人们的脑海里,作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似乎总是那样平静,美好,其实不然,学校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对此是深有体会。
        “我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离开这个世界……” ,2010年9月的一天,某院系一女生在给家人发出这样的信息后突然从所有人的视线中消失,人间蒸发一般了无踪迹。保卫处接到院系的报警后立即展开调查,通过多种渠道搜寻女生的讯息,在获悉女生去往云南丽江后,保卫处领导立即安排干部连夜坐火车赶到了丽江,会同当地公安部门,一家旅馆一家旅馆地询问,在可能的寓所外一夜夜蹲守,终于在某个早晨等来了女孩。参与处理案件的保卫干部陈同志说,“看到学生的那一刻,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只要学生安全了,一切的辛苦就都值得!”
        去年9月的一个傍晚,保卫处接到报警称:某中心一楼空压机房出现火警。火情就是命令,处领导和消防科、治安科负责同志以及学校义务消防队火速赶赴现场。快速打开机房大门后,只见室内浓烟滚滚,还夹杂刺鼻的气味,一台实验仪器正在燃烧。救火队员立即用灭火器分奋力扑救,顾不得呼吸不畅、头晕恶心,终于成功遏制住火情,避免了造成更大损失。
        在多数人心中,保卫处总是与突发事件、紧急事件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只是保卫处工作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大到对各校区提供安全业务指导、处理校园各类案件和突发事件、保障校园交通安全,小到宿舍楼下的安全提示、食堂课室的安全监督、校园车辆的交通疏导,保卫处的工作繁杂且琐碎,可以说与师生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中大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有近十万师生的庞大校园,而且贵重仪器、高新技术设备、各种有形无形资产非常密集,保护好学校及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创造和维护和谐良好的校园秩序非常重要,来不得一丝马虎, 需要我们每一位保卫工作者对每一份责任与信任负责到底。”保卫处处长范元办说。

        “校园110”——你身边的110

  “发生了突发事件或下课之后有应急求助的,同学们往往不知道应该找哪个部门,也记不住那么多电话,于是我处把原来的内部值班接警平台建设成为了‘校园110应急服务与指挥调度中’,24小时受理师生各类报警求助和应急服务。”保卫处杨志强科长告诉记者,“校园110”是在校园建有110联动指挥中心,各校区成立校园110指挥室,并配备道路动态监控系统、园区无线对讲系统、电脑网络系统等多种接警系统,日常受理生活、交通、治安、后勤等师生反应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只要师生有要求,保卫处一定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化学学院的一位研究生在结束了一系列精密复杂的化学实验后已是凌晨两点,看到窗外的一片漆黑和空无一人的道路,女生心里暗暗发毛。想起校道边闪烁灯箱上的号码,她半信半疑地拨通了“校园110”的电话,5分钟后校卫队员便赶到了实验室,将女生平安地护送到宿舍。还有一次,天下暴雨,一位老教授没有带伞,却又急着给学生上课,打了校园110后保卫处立即派车把他送到教学楼。像这样护送师生、送雨伞、半夜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的事情数不胜数,几乎成了值班保卫人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我希望校园110建设成为一支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队,一支为师生排忧解难的服务队,有事时,师生第一时间会想起你,感觉你在场处理时心里很踏实。”范元办处长如是说。

        你的财产我心所系

        “一辆单车对于部分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对同学们来说却是一件大事。”范元办处长经常为师生单车的安全问题忧心不少。由于今年中山大学院系调整,几个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入住了南校区,自行车数量急剧增加,给防盗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本学期初,保卫处联合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在校园自行车停放较多处或治安盲点采取机动巡逻、守候伏击。10月份南校区共抓获盗车嫌疑人员12名,捣获6个盗窃自行车小团伙,追回被盗的自行车共8辆。
        上周,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王同学骑单车经过东门时被保安人员拦住,要求她用钥匙打开车锁,王同学疑惑不解,保安同志耐心地向她做了解释。原来本学期保卫处在学校设置了许多明岗暗哨,遇到没有做标志的新单车就会上前抽查,因为王同学的单车刚买不久,还没来得及做标记,所以才引起疑问。
  校篮球队的刘同学发现这个学期篮球场旁边多了许多电子储物柜,每次训练时他便将背包存入储物柜中,再也不用担心打球时背包被人提走,可以更集中地投入训练。这些储物柜也是保卫处为了便利学生采取的新举措,贴心的保卫人还为储物柜张贴了温馨提示,提醒师生时刻注意财产安全。
  每到夜晚,保卫人员都会打着手电,一栋楼一栋楼、一部车一部车地检查过去,一旦发现有没关门窗、车窗,便立刻打电话联系楼宇负责人或车主,请他回来锁好门窗,谨防偷盗。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动员更多的师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近期保卫处先后开通了“平安中大微博”和加入了“校务建议5D空间”,这对进一步提升保卫处的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们的微笑如此温暖

  保卫处综合科是天天与学生打交道的部门,师生集体户口的管理、车辆通行证、护照和港澳通行证的办理等都是综合科的日常工作内容,工作可谓繁琐而细致。
  为了方便不同校区的学生办理证件,保卫处一年365天都为师生提供所需的户口办理服务,每年有18000多人次来办理证件,一天办理五六十份是常有的事。上个月一位同学焦急地打来电话,说自己的户口卡丢失了,于是张艳霞科长便带着学生助理在一万多份学生户口中逐一查找,却遍寻无着,后来该同学又打来电话十分歉疚地说没问题了,他忘记自己的户口已经迁出去了。张科长笑着说那次的寻找真令她难以忘怀。另外保卫处还提供网络咨询服务,身在珠海下学期要去台湾交换的中文系大二李同学便充分利用这一便利,由于网络咨询的回复及时且详细,她只来南校区一次就办完了所有的手续,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李同学笑着说:“办交换手续本来很复杂,可他们很是热情细致,看到他们特别是学生助理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心情也好起来了。”以人为本,服务师生,让中大人得到满意的服务是保卫人最大的心愿。
         据了解,为减少珠海校区师生奔波之苦,保卫处还联合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专程到珠海校区开展了为期3天的“为民服务,争先创优”主题服务活动,为我校1000余名校区师生现场办理了港澳通行证、护照等业务。

        “要确保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已经13年了,一直在保卫处服务的雷队长除了父亲去世那年外,他没能有一次与家人一起欢度春节。“越是过节的时候,越要注意安全防卫工作。作为队长、党员,我更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雷队长平静而淡然地说。在日常工作中,雷队长也同样这般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在保卫工作的第一线。某次台风来临,大雨中他浑身湿透却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指挥车辆交通,结束了一阶段的工作后才发现一棵大树就倒在他身后一米外的地上。“现在想来真有些后怕,但我始终将自己全部的精力融入到工作中,尽全力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雷队长坚定地道出自己的心声。
        某日下午5时,“铃、铃、铃……”保卫处的报警电话响起,一院系老师报警,称该院系同位素实验室近期内部装修,后发现一个125+同位素铅罐不翼而飞。范处长率领治安科科长等人立即赶赴现场,经过对现场施工人员仔细排查,确定一民工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最终于晚7时在该民工的租屋内找到丢失的铅罐。从接案到破案仅用了2小时30分钟,一起公共安全隐患就这样被顺利排除了。
  在保卫人眼里,保卫工作十分强调持续性,时效性,要时刻保持警惕,容不得半点疏忽和迟疑。“由于担心重要的应急电话没接到,每天哪怕冲凉的时侯都要把手机放在旁边”,范处长说,“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要确保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解决。”
  “不敢说取得多大的成绩,但是很感谢同事们,他们都在为学校的安全发展和师生的安心学习、工作、生活默默奉献着。”淡淡的心语背后是保卫处全体员工们秉持奉献精神,恪守工作职责的不懈奋斗。
    
        “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每个月保卫处都会为本月生日的员工举办集体生日晚会,10月份生日会的主角是卢卫、曾林标、陈焕标、任森森、张俊五位同志。置身欢声笑语之中,卢卫、张俊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保卫处鼓励职员,特别是年轻职员充分利用中大的教学资源,旁听专业课程、校园讲座,不少校卫队员在职期间拿到了本科文凭,更有成绩优异者考上了研究生,开启了他们崭新的人生。对需要安家的职员,保卫处同样尽己所能地解决其家属的就业问题以及儿女的入学问题,处内还设有“每周一星”与“每月十佳”为表现优异的员工提供物质的表彰和奖励。“在保卫处,大家像亲人一样彼此关心,相互协作,在工作中也就更主动,更热情。”雷队长动情地说。
  学生助理同样深有体会:“在这里老师热心地指导我们,注重我们整体素质的发展。节假日还会发小礼物。更难得的是,处领导还为不少毕业学生助理推荐就业岗位,特别感动。”
  用情感经营,付出真心,收获真情。正是这样的队伍建设理念营造出一支温馨积极的服务团队。

        “我希望大家忘记保卫处,这样就说明校园没有或很少安全事故发生,我也希望大家记住保卫处,当有应急需要时能信任并立刻找到我们。”范处长说。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