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学期末,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宿舍里忽然有个同学大呼,“哎呀,还没有评教,时间截止了吗?”或是课程最后几节的课后,同学们拿着2B铅笔奋笔疾书……这些都是每学年学子们忙着进行教学评价的场景。同学们进行评价所依据的是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价系统,它是学校了解老师教学质量的渠道之一,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表现,同时以评价结果作为老师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许宁生校长指出“没有优秀的本科教育,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 “要把本科教育放到更关键的位置”,因此本科教学评价系统可以说是学校“人心向学”理念在制度措施层面的重要体现。不言而喻,这个系统,在中大师生的教学生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2011学年春季学期对于管理学院王永丽教授来说是值得激动的,在当年的教学评价中她取得专业必修课排名全校第一的亮丽成绩,其实,多年来她的评教分数都稳居前列,基本上排在学校的前10%。管理学院教务办余老师告诉我们,在管理学院像王老师这样的老师还为数不少,例如同教中级财务会计的谭燕和吴兆旋老师,还有朱沆、张丰老师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老师的评教排名都排在学校的前10%,他们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极富特色,深得学子们的喜爱。
本科教学评价系统:让人欢喜让人忧
“王永丽老师不仅上课生动幽默,同学们参与度高,而且平易近人,最难得的是,她还常常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上过她课的学生这样评价。
王教授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传道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懂得育人,而且要强化育人,不管教什么学科,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都要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她常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做深入的思考,例如怎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去理解、应用知识等等。
叶敏老师是管理学院一名资深的专任教员,她在教学这个岗位勤勤恳恳地奉献了许多年,仍然非常重视教学方面的创新。“前阵子刚从美国交流学习回来,他们那边的全球创业教育已经连续19年在美国排第一,我觉得我需要将他们的教学经验带回来,和同学们分享。我希望学生能够投入、参与课堂更多一些,因此现在偏理论的东西我都让学生自己去学、去看、去收集,而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应用和讨论,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创性的东西。”
“我们学院老师的教学大多是很好的,例如石凤波老师,讲课深入浅出,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启发性授课,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肖静华老师,课堂注重互动,鼓励学生参与,介绍相关资料,进行案例教学。”一名管理学院的学生说。
对于学校的教学评价系统,管理学院的老师深有体会。
王永丽教授说:“评教系统对于老师的作用还是以正面为主,能促进老师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是善良的,他们心里都会有一杆秤,会做出公正的判断。”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她说,例如高年级同学由于实习等客观原因旷课较多、有些课程难度较大、有些老师要求比较严格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学生不能公正打分的影响因素。
教学评价系统不单对资历深的教师有影响,对一些资历尚浅的青年教师来说,影响更是毋庸置疑。因为不论分数的高低,只要评教分数排名在全校的后30%,按规定就要影响到当年的职称评定。对此,今年刚刚在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Economic Journal上成功刊登论文的工商管理系陈斌讲师认为:总的说来,教学评价系统对于老师,尤其是青年讲师的作用肯定是以正面为主的,主要是能起到激励和监督的作用,负责教学的老师能从评教中获得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去改善自己的教学。但他也不无担心地说:“无论如何,教学评价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过程。比如教学内容有深度,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并不一定受同学们的欢迎。”陈斌老师给大一学子教微观经济学,这是一门需要做大量习题来巩固的课程,所以有时候他也会逼迫学生去做一些习题,但这样做肯定会有学生不高兴,也会给一部分同学带来更大的压力,这些也许会对他的评教分数带来影响。
人心向学:教学质量很关键
面对老师们的种种喜忧,如何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有关制度方面的设计运作以弥补不足,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和促进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和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个学院面前的课题。管理学院在这些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据主管教学的符正平副院长,在过往丰富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目前管理学院在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方面已建构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统,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学院的督导员机制、学生的评价反馈机制和课程教学团队制度。
1、督导员机制
“除了学校的督导之外,管理学院一直有学院专门聘请的教学督导,已经聘用了很多年了,这位督导基本上每一学期、每一位老师的课都会去听,至少听一次,然后据此认真详细地写报告,每一个院长都会收到一份这样的报告。”符正平副院长介绍说。督导员的报告会直接指出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具体在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存在不足。
梁百和老师在管理学院从事督导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他深深感受到,对待教学管院的老师们包括青年老师都非常认真。“上课都非常准时,如果需要调课也会提前通知同学,教学秩序很好。”
工商管理系李炜文老师得到梁老师的称赞,认为其案例教学颇有创新之处。“李老师在上《战略管理》这门课时,总是预先把案例交给同学们做准备,上课时首先让同学们对案例进行分析,他会将同学们的观点和问题系统地记录在黑板上。待同学们全部分析完以后,李老师接下来的讲解就会将这些观点问题与讲课的内容和要求密切结合起来,对同学们分析得不到位的地方,他再给予启发和系统化。这种方式比起从头讲到尾要好很多,主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梁老师如是说。
“近几年来管院老师上课质量有明显提高,讨论课多了,课堂互动性提高了,形式也比较生动活泼,跟以前刻板的讨论形式不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梁百和老师说。
如果督导员对某位老师的教学评价不是很好,学院一般会先追踪观察一段时间,了解清楚是学生还是老师的原因。如果确定是老师的因素,且该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持续走低,那么系主任就会通过吃工作餐或者在闲聊的氛围中和他进行教学工作上的沟通交流,提出有关建议。
2、非正式学生反馈机制
在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当中,或许学生的感受才是最真实贴切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了解教学质量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符正平副院长说:“(教学)当然应该以学生为主,如果学生不接受,老师就必须要改,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那么企业就没法生存。”
因此管理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意见的收集和反馈。其定期举行的院长书记午餐会为学生和院系负责人间建立起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渠道。
“上个学期我们在收到的午餐会纪要中,了解到学院两个老师的教学情况反馈,一个是随意调课,第二个是请博士生来讲课,就是相对来说显得有点随意安排本科教学,我们就迅速告知那位老师,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种情况,而要特别重视本科教学。”施卓敏教授举例说。
由于管理学院大部分本科生都在东校区,所以院系领导还会定期去东校和学生开展学习交流会以便更加具体及时地了解教学情况。
3、课程教学团队制度
课程教学团队制度是近几年来管理学院在进行AACSB国际认证的背景下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之一。目前管理学院已经取得了EQUIS和AMBA两个国际认证资格,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获得AACSB国际认证资格是必经之路。
“该认证是对我们的教学,比如教学策略、办学硬软件、师资等的一个非常复杂而全面的体检,目的是检查差距,有没有达到国际化标准。”
在课程教学团队制度下,学院的平台课都设有课程教学团队,所采用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目标甚至是考试的试卷和试题等都会统一标准化,就像麦当劳一样,再把这些教学任务结合到课程管理当中。其好处是,即使同一门课由不同的老师教,但大致的教学大纲、主要的知识点、教学目标还是能保持一致,只是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上会出现差异。这种模式可以帮助青年老师明确教学目标,比较迅捷地把握教学技能及质量,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自主和平衡。
“现在的学生学习渠道很多,知识的起点也比原来高,此外我们有一半的学生是成年学生,这些人是很挑剔的,所以学院对教学要求实际上是比较高的。比如说写案例,我们曾派了30个老师去哈佛大学学习案例教学。”符正平副院长说。
“一开始老师们对学院开展的一系列控制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是很担心的,特别害怕会因此增加不少工作量,但是通过学院的调节、工作分配和资金上补偿,这种担心渐渐消除了,现在看来这套机制还是蛮好的。”施卓敏教授笑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学院还依托“何氏教育基金奖”、设立“杰出教育贡献奖”、“杰出科研贡献奖”和“杰出服务贡献奖”,奖励那些在教学、科研、服务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这些都有力地促进提高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制度建设:人文关怀不可少
在人心向学的理念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院师生,种种教学管理机制都是希望能把本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上来,从而使学生善于学习,热爱学习,教学相长。如何进一步完善有关机制成了师生们时常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陈斌老师认为,对老师的教学还有必要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评价:“可以请督导员也参与打分,两方面的综合评价可能会更客观全面些。”
叶敏老师说:“对于评教分数低的课,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分析它。”
管理学院陈同学认为:“对于不同性质的课程,学生打分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评价指标上应该更细致,在综合评分上也应该有不同的权重。”
对于这些声音,符正平副院长表示,学院也正在建议学校把学生的评价和老师的职称评审分离开。“我们会找一些资深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独立去听他的课,进行独立打分,然后单独与他谈话,指出他教学中的优劣之处。而不是仅仅依赖学生的评价作为评审标准,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主观和草率。
工商管理系系主任梁琦教授认为:“对于评价数据的分析可以考虑不按平均数,而按照中位数来统计,比如说十个数按顺序排在一起,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平均,这样可以去掉打分里头的极端现象,反映中间水平;特别情况要特别处理,比如用英文授课的老师容易被打低分,因为常见的是学生的英文程度不够好,比较容易影响到他们的评价。当然老师在上讲台前也有必要学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课程。”
符正平副院长认为教学评价系统应该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纽带和体现,而不是相反。“学院要做的就是要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为老师营造好的教学氛围,不能因为一些教学上的硬措施把师生关系搞坏。如果一个组织没有文化,再多的绩效考核都是没有用的。”他还特别提到:“学生公正客观认真的态度也至关重要,既不能主观随意,更不能掺进个人太多的情绪。”
采访完毕,走在初冬的校道上,耳边传来隐约的歌声:“您就像是风中之烛, 即使大雨倾盆不止,光芒亦从不随夕阳消失。”或许亲爱的老师就如同这歌唱中的烛光,他们的温暖和光芒需要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呵护和默然体会。
一起去用心感受他的温暖和光芒
管理学院教师本科教学及评教体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