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爱的柔美华章

记优秀党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任刘继红教授


稿件来源:校报编辑部 | 作者:贾茗涵、常路、谷金萃 | 编辑:谢俊洁 | 发布日期:2012-10-19

        明代名医裴一中曾有言: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都不足以为医。”在深邃博大的南粤杏林,有着这样一位让人称颂的美丽医者:从医至今30年,她已在妇科肿瘤界享誉盛名;在业界她被同行尊称为“复发专业户”的救星,无数在别处绝望的病人被她赋予了第二次生命;在同事眼中,她以身作则,一身正气,透彻诠释了敬业守责四字;在学生心目中,她亦师亦友,温和亲切,让人敬慕。她常常对学生说:“我们要懂得谦卑,不管在科室还是在病人面前,要有爱,因为从爱出发,做任何事情的效果都不一样。”
        大医精诚,她就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任刘继红教授。

        “谁都不做,那就我来做!”

        每星期一上午,妇科肿瘤专家刘继红教授的门诊候诊处几乎都坐满了焦急的病人,江西的、湖南的、远至内蒙的等等,全国各地的重症病人慕名而来。对他们来说刘教授近乎就是生还的希望,因为别人不愿接收的疑难或重症病人她会收,别人不愿接手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她愿做。比如全盆清除术,这是个需要从早做到晚的大型手术,据统计,广州市已完成的该项手术中,近二分之一出自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而这当中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出自肿瘤防治中心刘教授的手术刀下。私下里病人们衷心感叹:碰到刘教授是我们的福气啊!
         确实,这份福气的背后不单是刘教授及团队高明的医术,背后更体现了医者大爱的无私和崇高精神。
        众所周知,类似全盆清除术这样的复杂手术压床情况比较严重,加上科室的床位本来就有限,因此病人轮转少了,手术量就少,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组的绩效考评,医生护士的待遇也因此打了折扣。私下里,刘教授曾坦言,自己觉得愧对科室的同事,可每每看到病人无助的眼神,她又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医生怎能为钱救人?肿瘤医院已是华南顶尖,如果连我们都拒绝这些身患顽疾的病人,不等于是让他们走投无路吗?谁都不做,那就我来做!”
        就这样,为了手术成功,她经常只能在上班的路上胡乱吃点早餐作为一天的补给;时常,在手术台上奋战一整天后,没来得及舒缓疲惫,回家的时候已是星光点点;时常为了成功手术备案到深夜,回家只能听到稚嫩的儿子在睡梦中喊妈妈。
        对事业的执著和对患者的关切往往会产生生命的奇迹。20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位癌症病人在晚上8点出现了三个高危症状: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DIC。病人没尿、全身出血、高烧四十多度。这个病人不是刘继红直接主管,但现场一时没有别的医生,看到病人强烈的求生愿望,刘继红连夜请来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的血液科主任帮忙抢救,在经过通宵作战后,奇迹出现了,病人被成功地从鬼门关拉回来。一夜未合眼的刘继红十分开心。她说,只要医生尽全力了,哪怕失败了病人也不会感到遗憾了。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都被她的精神感染,从没有一人抱怨。护士长说:“我们唯一担心的是做得不够好,不能达到刘主任的要求。她在业务上的要求是那么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这份精益求精是那么润物无声,是那么默然心会。看门诊时,细心的病人往往会注意到刘教授看三十个病人的时间往往别人已经看了四十多个了。对病人她总是不厌其烦,询问得非常仔细,有时讲上半小时都没问题。她说:“到我这来的通常是复杂难治的慢性病人,下一级医生还可以说去找刘主任吧,但是到我这儿还能往哪里推呢,必须要好好给他们看啊。
        病人周安娜说:刘教授的任务只是十个号,但她一般会为我们加到三十多个,因为她的心特软,只要病人来跟她说,刘教授你帮我加个号吧,她就会加。就这样十二点、一点,根本没见她按时下过班。往往看到下午两三点没办法看了,她就跟病人诚恳解释:我实在没办法了,待会儿还有手术。就这样往往还来不及吃饭,只啃了几口凉包子,她就一头又扎进了手术房。

        “她心里只有病人!”

        “她心里只有病人!”病人胡某感动地说:“她从来不给你开那些高价药。这些年她给我开的最多的就是维生素。她完全是为病人着想,多余的检查也从来不给你做。所以我就很放心的把自己交给她,我知道自己去别的地方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医生了。”
        一位实习学生说:“她从来不乱用药。医药代表找她都是没用的。这一点,我们全科都知道!同样作用的药,我问她,你为什么总是用这个药而不用那个药,她笑笑说,因为这个药厂商不给回扣的,那个药厂商天天追着给回扣。”
        曾经的一位老病号动情地说:“她用药从来不会有什么一号方案,二号方案,她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来用药并调整的。别的医院的病人很羡慕我们。因为很多医生习惯一个方案不行就用下一个方案,而不会因为你的一点变化而多一份考虑。”
        她常教导学生:对病人态度要友好,不知道的事情可以问我。但她也有异常严肃的时候。病人胡彩华也是一位医生,某次她试图给刘主任红包,却被她正色道:“彩华,你可是医生,你我都清楚决不能收病人的红包,怎么还明知故犯呢?”
       一次病房里来了个十八岁的深圳的小姑娘。她的爸爸在术前给了刘主任一个一万元的红包。刘教授先当场把钱收下,等到孩子出院时,就让护士长专门把钱退了回去。孩子的父亲感慨地说:我们真是太幸运了。
        有时碰到那些实在退不掉的红包,她就让护士将钱录入患者的住院费中,手术结束后再将收据拿给患者。
        对极度贫困的病人,她总会记得帮患者申请医院的专项基金,并专门为病人制定一个廉价治疗方案,以确保每位病患都能得到合适的治疗。
        不仅如此,她对病人的温柔关爱,简直到了谦卑的程度,常常令病人感动无比。
        某次病人胡安娜在楼道散步,看到有位病人问刘大夫免疫治疗室在哪,只见“刘大夫”拿起纸笔给病人详细说明,患者得知眼前竟然是一位大教授时,拿着纸条感概万分地离开了。
        对新来的病人,她总会交代助手说,病人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得,要详细告诉病人各种流程和预约事项。有个从广州郊区来的病人,因当天的号已挂满,预备下周一再来,刘教授知道后叮嘱病人改到周三再来,因为周一是几百元的特诊号,而周三上午只需要七元钱。
        她总是为病人着想,想着什么对病人最好;时常放弃简单省事的术式不用而选择复杂,为的是能为患者器官保留更多功能;她痛恨回扣,总是为病人选择最便宜最有效的药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手术,一定会放下身份请其他科的医生会诊帮忙,尽最大努力让病人活下来。
        为了病人,她极力促成与国内其它三家中心合作进行宫颈疫苗临床试验,以期大大降低未来我国的宫颈癌发病率。作为宫颈癌单病种首席专家,她组织了疑难妇科肿瘤病人的多学科联合门诊,显著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少病人的痛苦。
        为了病人,她致力于推进妇科肿瘤的规范化诊治工作。呕心历血制订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肿瘤诊疗指南》,成为业内许多同行的学习模版。
        为了病人, 在繁忙的临床科研活动外,她连续八年带领全院举办“三八妇女节义诊活动”,为800余名妇女提供了免费的宫颈筛查和乳腺筛查,为数千名群众提供了免费咨询和防癌知识宣教。
        点点滴滴,数不胜数,她用自己的行动透彻地诠释了医者父母心的大爱情怀,在攻克癌症病魔的漫漫长路上谱写了一曲曲天使的赞歌。

        她在那里,始终不曾离开。

        谁也不曾想到,某天突如其来的病魔袭击却让这位手术台上的坚强巾帼倒下了。“她几乎从来没吃过一顿像样的晚饭呵,下班很晚,经常只能顺搭吃些凉饭菜。”身边的护士心痛地说。时至今日,她已经历过三次大手术。但术前一天,人们依然看到她拿着患者的片子穿梭在病房,同事惊讶地问:“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在这儿?”她淡定地说:“那我还能怎么样呢?与其着急,不如正常上下班看看病人,反倒更踏实些。”术后不到十天,她便又出现在病房照常工作。病人周安娜听说她刚动完手术,焦急地前来看她,两人相对,周安娜热泪盈眶,她说:“为了病人,刘主任真的太忙,太累了!!我多么希望她能对自己好一丁点儿,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对此,刘继红教授说:“我从不觉得自己高尚,这些工作都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坦白说,我也会累,在丈夫卧病自己瞒着亲人独自承担的时候;也会歉疚,会难过。”懂事的儿子从不抱怨,很小就学会给忙碌的妈妈做饭煲汤,还经常买些小礼物鼓励妈妈。目睹妈妈的忙碌,小小年纪的他说:妈妈,长大了我绝对不做医生!太累拉!同样是医务工作者的先生十分支持理解她说:“别的人不一定了解,但我知道你是个好医生。”这一切都给了她巨大的支持和动力。
        一心博爱,两任同肩。回首往事,或是欣慰或是感怀。这一路见证了一位医者那般火热的生命,赤诚的的情怀:她以巨大的爱心和勇气为病人带来生命的温暖和希望,她以博大的胸怀和精湛的医术演绎了一曲曲感人的爱的华章。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